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通知

由於本人的電腦早兩天前壞掉了,所以本網站暫時停止更新(強調一下 只是暫時),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大滅絕殞石撞擊加拿大 兩億年後於日本被發現


2億年前造成物種大規模滅絕的殞石找到了!不過這塊殞石竟然撞到加拿大後,碎片一路彈到十萬八千里的日本,可見撞擊力大之大。
約2.3億至2億年前,古生代三疊紀後期曾出現一波物種大滅絕。科學家們認為,當時應有一顆直徑數公里的巨大殞石,撞擊到加拿大魁北克省,才會產生這波大滅絕,但一直都沒找到相關證據。

直到最近,日本鹿兒島大學、東北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調查位於岐阜縣木曾川河岸地層中的岩石發現,該處的黏土層中含有高濃度的銥和鉑等元素,這些元素是隕石中特有的。另外,他們還發現了白堊紀末期地層中的特殊礦物。

再搭配地層上下的海洋浮遊生物化石,研究人員研判,這塊岩石是由當時撞擊加拿大的殞石碎片飛散到日本降落堆積形成的,推定撞擊時間是在約2.15億年前,恰好吻合北美地區菊石和爬蟲類大規模滅絕時期。

我家後院有大腳怪!美國佛蒙特男子拍影片證明


美國佛蒙特州一名男子堅稱,他家後院出現了大腳怪(Bigfoot),而且他可以用影片來證明這一點。法蘭克(Frank Siecienski)說,他一開始認為只是一隻鹿在他的蘋果園搗蛋,「我指給我老婆看,她說:『哦,老天爺!這隻鹿一定餓壞了吧?我說不,鹿一個晚上不會吃那麼多蘋果。」

於是,法蘭克決定裝個監視器,來看看到底後院發生什麼事。結果,他認為畫面顯示,「大腳怪」又來造訪他的果園,把土狼給嚇跑了。「他們是很神秘的動物,只在晚上出沒,而且他們很聰明,」法蘭克告訴美國廣播公司(ABC),「我希望他還會回來。」
對於法蘭克的說法,佛蒙特州「魚類及野生動物局」(The Vermont Department of Fish and Wildlife)官員認為,他可能只是看到了貓頭鷹。

大腳怪(Bigfoot、Sasquatch)在北美洲民俗學已流傳數百年,傳說牠們棲息在偏遠的叢林中,主要是在美國太平洋西北地區與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等地區。有人認為這種生物(或牠們的近親)在世界各地都有蹤跡,例如喜馬拉雅山的「雪人」、中國的「野人」,都與「大腳怪」屬類似物種。

吸血鬼出沒?東歐小鎮正式發布警告 居民搶購大蒜十字架


儘管各界否認吸血鬼、狼人等奇特生物的存在,但不少人仍持保留態度,只要有任何一點風吹草動,就立刻繃緊神經。位於東歐塞爾維亞(Serbia)的一座小鎮,近日公布「吸血鬼出沒」的正式警告,讓當地居民紛紛搶購大蒜、懸掛十字架,引發熱議。
根據外媒報導,居住在東歐塞爾維亞巴吉納‧巴斯塔(Bajina Basta)地區的居民,日前接獲小鎮鎮長發布的「吸血鬼來襲」正式警告。警告中表示,根據古老的傳說,位於羅加契察河(Rogacica)邊的水車屋,躲著一位吸血鬼沙瓦‧薩瓦諾維奇(Sava Savanovic);而擁有該棟水車屋的商人因擔心打擾吸血鬼,遲遲不願整修水車屋。
但近日,水車屋突然無預警倒塌,令人擔心居住在其中的吸血鬼沙瓦是否已經「走入人間」,準備大開殺戒;為了確保當地居民的安全,小鎮鎮長決定發布公告,要求居民做好保命措施,導致當地大蒜遭搶購一空,家家戶戶的門上也掛上十字架,希望能藉此驅離以吸人血為生的吸血鬼。

科學家稱溫室氣體或為外星生命改造地球線索


新浪科技訊 11月26日消息,據物理學家組織網站報導,研究人員近期表示,髮膠物質可能有朝一日會成為我們搜尋地外文明的線索。現在,科學家們正試圖尋求來自公眾的資金支持,以便將他們的這一科學設想變成真正研究項目。
將一些原本不適宜居住的星球進行改造,使之轉變為宜居環境,這一過程被稱之為“地球化改造”
  科幻小說家們早已幻想人類將一些原本不適宜居住的星球進行改造,使之轉變為宜居環境的案例,這一過程被稱之為“地球化改造”。比如說對火星的改造:科學家們設想過讓這顆紅色行星的大氣層加厚,以便使其變得適宜人類居住而不需要穿太空服。那麼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大幅增加火星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含量,使其能夠困住更多來自太陽的熱量引發更加強烈的溫室效應,從而融化火星兩極地區儲藏的大量二氧化碳乾冰,使其進入火星大氣層。
那麼,如果我們人類有朝一日能夠這樣對另一顆行星進行地球化環境改造的話,具備遠比我們先進的外星文明恐怕早就已經這樣做過了。
含氯氟烴曾經被廣泛用於髮膠和其它產品之中
  如果事實果真如此,天文學家們便可以以此為線索搜尋地外文明可能存在的蛛絲馬跡。“藍色玻璃球”空間科學研究所是一家非盈利的全球性科學家組織。該組織的天體生物學家馬克·克萊爾(Mark Claire)表示:“我們的設想是外星生命的線索在其行星大氣層中應當會有非常明顯的顯現。”其中對於進行“地球化改造”或許會非常重要的一類氣體便是含氯氟烴(CFCs)。這種無毒,長生命周期化學物質是強力的溫室氣體,曾經一度被非常廣泛地應用於髮膠和冰箱冷卻劑配方中,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它產品。含氯氟烴完全是人造物質,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已知的自然合成途徑可以讓其出現在大氣之中。
因此如果我們能在遙遠的行星大氣中探測到這種氣體的存在,那麼這將是這裡存在智慧文明的有力証據。其具體原因可能是這裡正在進行“地球化改造”,或僅僅是因為工業發展引發的大氣污染。同樣來自“藍色玻璃球”組織的天體生物學家桑喬·索姆(Sanjoy Som)表示:“一個實現工業化的文明會開發其星球上的資源用於生產活動,這些活動產生的大氣物質成分不久之後便可以從地球上進行探測,它們將成為揭示這些外星文明活動的有力線索。”
所謂宜居帶是指液態水可以穩定存在於行星表面的距離範圍。這張示意圖所展示的不同恆星周圍行星系的宜居帶範圍大小
該研究項目或許還將幫助天體生物學家們在宜居帶範圍之外搜尋生命跡象,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對地外生命的探尋主要集中在宜居帶範圍之內。由於科學家們認為液態水是地球生命存在不可或缺的必備條件,因此他們也將具備液態水存在的溫度環境視為“宜居”的必要條件——一顆系外行星距離恆星的距離不能太遠(所以不會太冷),也不能太近(所以不會太熱),從而允許水在行星地表以液態水的形式存在。
  索姆表示:“在宜居帶範圍之外通過改造的方式將一顆星球轉變為具備宜居條件的環境同樣是一種智慧生命存在的線索。”他說:“舉例來說,假如在未來數千年內,人類將火星改造成了一個適宜居住的星球。再假設有一個外星智慧文明世界正在監視著太陽系,他們發現了地球。隨後他們也對火星的大氣成分進行了測量。這是一顆位於太陽系宜居帶外側的行星,然而他們卻在這裡探測到了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以及氧氣和水蒸氣。
這樣的探測結果對於他們而言將是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可以推測這裡存在一個技術文明世界,他們正在擴展自己的生存空間。”這可能是最早的有關從遠處觀察我們所開展的“地球化改造”將是何種情形的描述,反過來,這也將成為我們在宇宙中搜尋其它智慧文明的新工具。毫無疑問,如果這種方法真的在未來幫助我們發現了其它智慧生命,索姆表示:“其意義將是巨大的,因為它將讓我們重新思考作為人類究竟意味著什麼。”

美國亞當斯山有外星基地入口?


世界上有許多人都表示,曾經看過飛碟,更有外星專家表示,在地球上發現了他們的地底基地,這個基地的入口,就在美國華盛頓州的亞當斯山(Mt. Adams)。

現今有許多人都聲稱曾經目睹過不明幽浮,甚至還有人懷疑美國位於華盛頓州的亞當斯山,就是外星人地底基地的入口;外星專家表示,用肉眼看不到這個地方,只有透過衛星畫面才能顯現,而當中這個螺紋漩渦對上對面數公尺的一處山洞,就是許多人心目中認為的外星入口。

其實自從1986年以來,就開始有幽浮愛好者前往亞當斯山試圖尋找外星生物的蹤影,一些當地居民和遊客都表示曾經看過正在飛行的幽浮光球,甚至也有人拍下宣稱是幽浮飛過的影片,一位美國民眾甚至說,「我找到它了,沒錯,它就是幽浮。」

被眾人指證歷歷,卻又無法被證實的影像,更替這座山增添了神秘色彩,相信對外星愛好者來說,這些生物的存在,已是不可抹滅的事實,現在剩下的就是如何打開神秘的地底入口。


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普朗克新發現 兩星系團連結熾熱氣體絲狀結構


以毫米和次毫米波段掃視全天的普朗克觀測衛星(Planck)偵測到Abell 399和Abell 401這兩個龐大星系團之間有一條由熾熱氣體構成的「橋」,這個所謂的「絲狀結構(filament)」綿延長達1000萬光年,而橋中的熾熱氣體溫度高達絕對溫度8000萬度,相當驚人。天文學家推測,這個絲狀結構有一部份氣體可能是來自暖-熱星系際介質(warm-hot intergalactic medium,WHIM),據信這是一種瀰漫於整個宇宙的謎樣氣體纖維網。
現行宇宙論模型認為:宇宙主要由暗物質和暗能量主導,至於恆星或星系等由「一般物質(normal matter)」,或稱為「重子物質(baryonic matter),構成的部分,僅佔了宇宙不及5%。原則上,重子物質能經由它所釋放的電磁輻射而偵測到,但總會碰到個問題:在遙遠的早期宇宙和在鄰近的局部宇宙中,實際偵測到的重子物質數量並不相符。天文學家地在鄰近局部宇宙中努力尋找失蹤的那一半重子物質。
最熱門的失蹤重子候選人便是WHIM。絲狀的宇宙網(cosmic web)本身包含重子物質和暗物質,其中WHIM就是重子部分。電腦數值模擬宇宙結構的形成,結果預示星系和星系團都是嵌在宇宙網內,而WHIM便是鄰近局部宇宙中絕大部分的重子物質組成成分,此外,這些纖細的氣體網狀結構,溫度由絕對溫度100,000度到數千萬度不等,但因為非常稀薄,因此非常難偵測到。
過去十年間,天文學家開始蒐集能證明WHIM的確存在的證據,主要是利用X射線觀測以及可見光/紫外光譜觀測。雖然WHIM主要來自綿長而瀰散的絲狀結構,但卻都相當靠近星系團這個宇宙中規模最大的重力束縛結構。而以毫米波與次毫米波段來探測的普朗克衛星,可藉由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穿越充填在星系團之間的熾熱氣體所形成的特徵印記,即所謂的SZ效應(Sunyaev-Zel'dovich effect),來偵測全天各處的星系團。利用相同原理,普朗克衛星也可偵測到來自WHIM的氣體輻射。
第一個來自普朗克衛星探測的研究成果發表於2011年,同時還發表了普朗克衛星資料製成的星系團表。經過小心分析,可由這些觀測資料獲得星系團本身的性質,以及星系團周邊的狀態。一般因為WHIM很稀薄而使SZ效應偵測難度頗高,但若在相鄰的星系團之間,因星系團彼此間有交互作用,當它們互相靠近時,星系團之間的氣體會變得比較稠密且溫度更高,因而比較容易偵測到。
為此,這些天文學家審視普朗克頭兩次巡天觀測時整理出的星系團表,從中挑選靠得夠近、彼此間可能有絲狀結構相連的雙星系團,不過雙星系團彼此間的距離有得遠到足以讓普朗克分辨得出個別輻射源。最後結果,這些天文學家識別出約25個可能的雙星系團候選者,這些雙星系團的紅移值(redshift,z)都很低,換言之,都是距離不太遠的天體;其中的Abell 399和Abell 401果然在彼此間有熾熱氣體形成的絲狀結構連結。這兩個星系團位在z~0.07之處,相當於離我們約10億光年遠的地方,至於這條絲狀結構則長達1000萬光年左右。
熾熱氣體可經由X射線輻射直接偵測到。天文學家先前就已經利用XMM-Newton觀測衛星的X射線資料研究過Abell 399和Abell 401,當時即顯示不僅這兩個星系團內有熾熱氣體,在它們之間也有熾熱氣體,只是證據不那麼明確。而從普朗克衛星的資料,天文學家確認了這兩個星系團之間確實有物質橋連結,而且這是天文學家首度透過SZ效應偵測到星系團際氣體(inter-cluster gas)。
將普朗克衛星的資料與德國ROSAT衛星的X射線資料結合後,天文學家估計這座氣體橋內的氣體溫度高達絕對溫度8000萬度;這個數值與在星系團內的氣體溫度相同等級。雖然天文學家們懷疑這些氣體是WHIM的一部份,但天文學家們還不敢十分確定這些星系團際氣體的來源究竟為何,因為這些熾熱氣體也有可能來自星系團本身。經數值模擬推測:這些星系團際氣體有很能是前述兩種來源混合的結果,必須經過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確定。
除了Abell 399和Abell 401之外,這些天文學家還識別出Abell 3391和Abell 3395這對z~0.05的雙星系團很可能也擁有星系團之間的絲狀結構,而且可能除了這兩個星系團之外,還有第三、甚至第四個星系團參和在內,星系團彼此間都有物質橋連接。鑑於這個系統之複雜,這些天文學家還得再次觀測以便確認它們的細節。


美國出現變形UFO 空中飄浮滾動


國奧勒岡州米爾沃克(Milwaukie)有民眾目擊到一架奇形怪狀的幽浮,它在空中飄浮、滾動,而且不停變換形狀及顏色,看起來就像顆發芽的馬鈴薯。
“馬鈴薯幽浮”在天上滾動。
目擊者表示,他當時在自家後院裡閒晃,赫然發現空中有個令人匪夷所思的不明飛行物。這架“馬鈴薯幽浮”起初只是個白色光點,但隨著停留時間越長,它開始跳動、變形,並出現各種不同顏色;一下子表面變成紅黃色像隻烤雞,一下子又長出綠芽像顆馬鈴薯。
“馬鈴薯幽浮”變形分解圖。
這名目擊者隨即拿出攝影裝置將“馬鈴薯幽浮”拍下來,它在天空中盤旋時間大約15秒鐘。後來以格放檢視影片時,還能看見飛行物內部射出光線。美國幽浮研究組織(MUFON)表示,“它跟以往看過的都不一樣,目前還無法確認它是否為幽浮。”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美國丹佛市驚現UFO 專家也難解


美國丹佛市(Denver)又有民眾拍攝到不明黑點,在高空中以不可思議的角度快速移動,肉眼幾乎看不到。當地電視台獲報後,為了求證出動攝影機拍攝,果真又拍到不明飛行物,再將影片交給專家Steve Cowell鑑定,結果也無法解釋,「這太詭異了,它不是飛機,也不是直升機,也不是鳥,我無法解釋它是什麼。」
拍下影片的民眾表示,這個神祕的黑色幽浮經常在中午至下午1點鐘左右出現,而且就在丹佛市區上空盤旋,甚至還會噴火,但肉眼很難捕捉到。福斯的記者為了證明這段視頻的真實性,也在拍攝者架設攝影機的地點拍攝,沒想到還真的拍到空中真有神秘圓錐形盤狀物在飛行。
由於神秘物體移動太快,觀看影片的前商用客機飛行員暨教練、現任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事故預防顧問的航空專家考威爾還必須放慢影片速度,甚至停格、放大,才能看到黑色噴火幽浮以不規則路徑在跳躍、移動。 
電視台記者為求謹慎,另外求證美國聯邦航空總署 (Federal Aviation Authority,FAA),而他們表示,飛碟出現時,雷達上沒偵測到任何飛行器。神秘黑點的真實身分,依舊無法有肯定答案,看來UFO羅生門又添了一樁。




Google地球上有座神秘「幽靈島」 憑空消失


澳洲一批科學家在進行地質探測時,發現一個被標示在全球各大地圖上的南太平洋小島離奇失蹤,惹來網上揣測紛紜。
這座「幽靈島」名為珊迪島(Sandy Island),位於澳洲昆士蘭與法屬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之間的珊瑚海(Coral Sea)。《泰晤士世界地圖全集》中把它標記為塞布爾島(Sable Island),在Google地圖上則標示為珊迪島,在網路上放大珊迪島位置的衛星地圖時,會發現一片黑色,跟其他島嶼的顏色不同。

澳洲雪梨大學之前派出海洋探索艦「南方考察者」號(Southern Surveyor)到有關海域,確認珊瑚海一帶的澳洲大陸地殼情况,但當艦艇到達「珊迪島」所在位置時,航海儀表竟顯示該處是一片1400公尺深的海域。
領銜研究的西頓(Maria Seton)博士說,珊迪島在Google Earth等世界地圖中均有標示,如今該島猶如平空消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專家將跟進,找出島嶼在地圖出現的起源、及現在「失蹤」的原因。
有關發現在網路上掀起熱議。有網友在Twitter指出,珊迪島在雅虎及微軟Bing地圖上都有出現,不過放大觀看時卻會消失不見。有網友在網站 Abovetopsecret.com指稱,已向法國水文當局確認,珊迪島的確是個不存在的「幽靈島」,已在1979年從航海圖上移除
有網民認為,許多製圖員會故意在地圖上留下不顯眼的「錯誤」,一旦有人挪用地圖資料,便能以茲識別,相信珊迪島可能正是這類「錯誤」。Google回應說,歡迎用戶提出回饋建議,公司將致力結合權威數據、商業資料及用戶反應,推出最新最準確地圖。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末日降臨時 外星人飛碟出現拯救人類?


由於瑪雅曆法認定2012年12月21日這一天為世界末日,不少末日信徒開始積極尋找避難所,有人認為法國西南部的布加拉什山(Pic de Bugarach)是世界上少數幾處能夠讓人類逃避末日災難的聖山之一。但出於公共安全考量,法國警方近日決定禁止末日信徒、記者以及遊客爬這座聖山。
圖為在布加拉什山(Pic de Bugarach)拍攝到的UFO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9日報導,2012年12月21日是瑪雅人曆法中預測的世界末日,布加拉什山屆時將會裂開,外星人飛碟會出現在當地拯救附近的人類。法國警方擔心,屆時將有大量末日信徒、記者以及好奇的遊客擁入。為了安全,法國警方決定禁止人們爬聖山。
100名警察和消防員也將封鎖前往與聖山同名的山腳下小村莊布加拉的通道。當地高級警官埃里克‧弗雷塞林納德(Eric Freysselinard)說,「我們認為只有幾個幻想家、幾個人相信世界將終結,而大多數人都是出於好奇而來,現在人數還無法確定。此外,我們認為將有許多記者前來。」

星際之門地球現形? 螺旋藍光奇景接連曝光




外太空有星際之門嗎,北半球的挪威以及南半球的紐西蘭和澳洲天空,都曾出現過特殊的螺旋狀景象,就連科學家都不知道那到底是什麼。而埃及開羅附近也發現特殊的水晶石塊,切割得相當完整,讓人懷疑是否也是借由外太空的力量而完成的。
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蹟,並且是存在最久的宏偉建築。距離埃及金字塔20分鐘車程外,有座古城吉薩高原,這裡不只有金字塔,還有當地人口中說的太陽神殿,是過去神聖的儀式現場。仔細看這石塊下方竟然是水晶體,不僅如此石塊當中還有小型的圓圈,而且還切割的很完整。讓考古學家懷疑,過去到底是怎麼切割出這些圖形的,懷疑有外來的力量協助切割水晶。
而讓科學家不解的,還有在天空上出現的奇景。南半球的紐西蘭上空,曾出現過神秘的螺旋光芒,看起來像是雙重的上下各一個,兩個螺旋完美對稱,2010年在澳洲也曾出現過類似的螺旋狀光芒,這美麗的螺旋太壯觀讓科學家無法解釋。2009年挪威出現漩渦光芒的畫面也被人拍下,仔細觀察這個漩渦還在轉動。
從過去人類就發現過,不同的神秘螺旋體,像是祖先在石頭上記載自己所看過的圖形,還有英國麥田怪圈中也出現過很多漩渦。讓人懷疑這些現象疑似就是星際之門,來自外太空的力量,人類仍然無法理解。
                                        
                                                挪威天空出現神秘螺旋光體的新聞報導。


好奇號出現「名留青史」的大發現!與樣本分析有關



NASA送上火星的探測器「好奇號」,似乎傳回來了好消息!好奇號首席科學家巴沙迪納(Pasadena):「這項資料將會留名史冊,它看起來真的很棒。」詳細資料可能會在12月3日的美國地球物理學會秋季會議上宣布。

根據美國全國公共電台20日的報導,這次是好奇號的「火星樣本分析儀」(Sample Analysis at Mars)的發現。火星樣本分析儀就像是好奇號上的化學實驗室,擁有辨識有機化合物的能力;有機化合物含有碳元素,是生命的基礎。而現在,好奇號上的火星樣本分析儀顯然在機械手臂所提供的土壤樣本中,發現到某些值得注意的東西。
好奇號的首席科學家巴沙迪納(Pasadena)以及加州理工學院的葛羅辛格(John Grotzinger)告訴美國全國公共電台:「這項資料將會留名史冊,它看起來真的很 棒。」但是這份報導說,好奇號團隊還需要等幾星期,才能發布這項大發現,因為科學家必須一再檢測相關的結果。

葛羅辛格向SPACE.com網站證實,消息將會在「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秋季會議上發表,而會議將在12月3日至7日於舊金山舉行。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月球照片發現墜毀的飛船?


這是阿波羅16號拍的
美國NASA阿波羅16號太空人拍攝到的月球表面上一個奇怪的物體。這個物體約有2.5公里(1.5英里)長。顯然是墜毀在月球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後面有一個著陸時留下的巨坑。這艘飛船看起來已經損壞了。
這是阿波羅20號拍的
而且這艘外星船與之前阿波羅20號發現的那個不是同一個物體,無論從周圍環境、外觀和尺寸來看都不一樣。
但是從上面這張原圖上看,或許只是“光影錯覺”。 

墨西哥驚見狗狗木乃伊


墨西哥日前首次公開展示一具「狗狗木乃伊」。據了解,這具「狗狗木乃伊」有助於解開有關該國估代神秘部落的狩獵傳統與喪葬的秘密 。
人類學家以撒阿基諾(Isaac Aquino) 在托雷翁( Torreon)市區博物館展出的這具「狗狗木乃伊」,據化驗證實已有上千年歷史。牠的遺骸是1953年時在墨西哥北部半乾旱地區科阿韋拉(Coahuila)的坎德拉里亞洞穴( Candelaria Cave) 被發現。
同時被發現的還有約200具人類骸骨和一些工具,如紡織品、籃子 和弓箭。由於洞穴的乾燥環境, 讓它們被保存得非常完整。它的發現,也打破了人們一直以為只有古埃及和秘魯才會將狗製成乾屍的想法。
專家相信,這隻木乃伊狗狗是被個當地的一個部落馴養的,並且在狩獵探險中使用。考古學家亞曆杭德羅巴爾德斯皮諾(Alejandro Bautista Valdespino)說:「它的出現,強化了狗狗 該地區的遊牧民族喜歡在喪葬傳統中以狗陪伴的理論。


海底水晶金字塔現形 半透明光滑無比

百慕達三角洲(The Bermuda Triangle)是集合神秘事件的重要地標之一,美國和法國等國的科學家聯手在當地海域發現了「水晶金字塔」(Crystal Pyramid),這個海底金字塔呈現半透明狀態,初步推斷這個海底金字塔結構,是由玻璃甚至可能是水晶所組成。

 


美法等國的科學家在神秘的百慕達三角洲,發現了人類從未發現過的海底金字塔,周長有300公尺,高200公尺,露出海面的,從底部到頂尖的高度也有100公尺,在規模上,比任何一座古老的埃及金字塔都還要大得多。
更特殊的是,這金字塔的表面光滑無比,部分屬於半透明的形態,初步推斷,金字塔結構可能是由玻璃,甚至是具有能量的水晶所構成;不僅如此,這金字塔上面有兩個非常大的洞口,海水快速掠過第二個洞口,形成巨大的漩渦,在海面上產生巨浪和霧水,這或許就能解釋為何在此地曾發生過如此多神秘事件。

海底金字塔 與亞特蘭提斯文明有關?
目前科學家有兩派說法,一說是這金字塔最初是在陸地上建成,然後在一次毀滅性的地震中,金字塔沉沒海底;另外有一派則相信,幾百年前百慕達三角洲的海水,是因為亞特蘭提斯時期的地殼運動所造成,而在地底下的金字塔,可能就是作為當時人們物品貯藏的處所,甚至也有人相信,這些金字塔所在的百慕達三角洲,可能是傳說中亞特蘭提斯時期人們所說的聖地,也就是人們祭祀的地方。
不過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州立史學資源部的專家卡文鍾斯,則懷疑前面科學家的推論,他認為這種玻璃金字塔結構,特別是玻璃質地,存在於超過10英尺深的水中,只有百萬分之一的機率。



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澳洲松樹谷疑為外星人基地

澳洲大陸中央的心臟地帶,有一個神秘的松樹谷,這裡的領空是禁地,是一個由美國和澳洲共同打造的衛星監視基地,它有一個大型運算機和8個用來保護天線裝置的雷達天線罩組成,整個基地十分神秘,因此有人懷疑,松樹谷是一處和外星人密切相關的基地。


神秘的松樹谷在澳洲中部愛麗絲泉鎮西南18公里處,官方名稱是「聯合防衛空間研究設備」,維基百科指出,裡面有一個大型的運算機,和八個用來保護天線裝置的雷達天線罩,規模可能是全球最大。
美澳1966年簽訂樹谷條約,1970年4百個大多是美國安局工作者的家庭移居到當地,開始運作,松樹谷的天線數量在1999年達到18個,員工也增加到1千人,基地內的工作與軍事衛星的操作密切相關,澳洲國會曾經要求報告但遭到拒絕,有人曾經出書但內容卻有所保留。
美前間諜大衛羅森堡透露,「那是很高科技的設備,你走進一個暗室,操作員看著監親器,頭戴裝置邊看邊聽邊監控,任何對美國與澳洲而言可能的情報」。
松樹谷除了常遭反戰人士的抗議,還有人質疑這裡其實是和外星人密切相關的基地,2010年澳洲中部出現神秘難解的螺旋光,而就在松樹谷附近,地面也出現類似納茲卡線的圖案,奇怪的是,連澳洲國防部在2011年也表示,「他們記錄不明飛行物的秘密檔案神秘失蹤」。松樹谷在搞什麼,就連附近的民眾也是一團謎。

「蛭形輪蟲」竊取DNA而活 只有雌性也能生存8000萬年

當一個物種只剩下一種性別時,牠們或許很快就會滅絕。對「蛭形輪蟲」(bdelloid rotifers)來說卻不是這樣,牠們的群體全是雌性,照理來說無法行有性生殖,難以適應環境變化;但透過從別的物種身上竊取DNA,這個群體竟然存活了8000萬年。


電影《侏羅紀公園》中,園區內的恐龍全是雌性,最後依然找到繁衍後代的方法,而「生命會找到出路」一句名言,在現實生活也有例證。根據劍橋大學研究指出,蛭形輪蟲的身上有10%的基因來自其他物種,牠們偷取的對象包括細菌、真菌、植物等。
蛭形輪蟲生活在水裡,然而並非所有水域都適合居住,像是汙水處理廠的水池、鹽度極高的湖水等。可是蛭形輪蟲偷取其他生物的有用基因,並合併到自己的基因裡頭,所以可以在各種水生環境裡存活;更驚人的是,有紀錄顯示牠們還曾在無水環境中生活了9年之久。
在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為了適應環境變化,會以有性生殖重整後代基因,使物種能有更多的可能性。科學家說,蛭形輪蟲則是因為偷來的基因而變得更強壯、更具抵抗力,牠們身上有超過500種物種的基因。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美國發現不明飛行物體 疑似幽浮


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Denver),有民眾拍下空中的不明飛行物體,懷疑是幽浮,飛航專家反覆研究這段影片,卻無法解釋這個不明物體到底是什麼,美國聯邦航空總署以及北美空防司令部查證所有紀錄後,也無法找到答案。
畫面上這個黑點,不是鳥,也不是飛機,科羅拉多州丹佛市有名男子,發現一個星期內有好幾天,在中午12點到1點之間,空中都會出現不明飛行物體,於是他在山上架設攝影機,拍下連飛航專家都難以解釋的影片。
記者為了證明影片不是捏造的,也在男子拍攝影片的同一地點架起攝影機,果然也拍到了不明飛行物體。不過這個物體的飛行速度實在太快,肉眼難以辨識,因此專家必須將影片定格、放慢速度檢查。
飛航專家想破頭,卻無法替民眾口中的幽浮,找到一個合理的科學解釋。美國聯邦航空總署以及北美空防司令部查證所有紀錄後,澄清從沒看過這個東西,影片中移動速度驚人的黑點,究竟是什麼東西,只能憑每個人的想像,自由詮釋。


都市穿越傳說:真的有時光倒流?


近幾年來,英國西部港口城市利物浦的波德大街變得越來越神秘,生活在這條街道上的居民經常會莫名其妙地回到20世紀,連一些專門前來這裡探秘的旅行者也聲稱他們看到了納粹德軍在轟炸利物浦。
2009年1月,美國《紐約時報》的記者約翰·惠林頓和珍妮·博英格來到了這條神秘的波德大街,珍妮打算到位於波德大街的水石書店買幾本書看看。為了驗證傳聞的真實性,約翰跟在了珍妮的後面。約翰跟著珍妮走了幾分鐘,看到了波德大街上的亞里士多德郵局,他們沒有進郵局,而是徑直向前走去。然而,約翰漸漸感覺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兒,路上的男人都穿著老式的衣服,還戴著禮帽,婦女的打扮則像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人一樣。
約翰到達水石書店後,發現這裡並不賣書,櫥窗上擺放的都是些女式手提包、女鞋和雨傘,約翰站在門口有點恐慌,卻看到書店旁邊站著一個和他同時代打扮的女士,這位女士也很茫然。約翰首先問道:“這裡不是應該賣書的嗎?”女士回答說:“是啊!”說完她便匆匆離開了。令人驚奇的是,約翰走進這家店,竟然看到珍妮買了一大堆書。
“約翰·惠林頓曾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對周圍的事物有很強的洞察力。他之前並不相信波德大街有什麼超自然的現象存在。”《紐約時報》編輯這樣評價約翰·惠林頓,我們馬上就此事和英國的科學機構取得了聯繫,他們認為約翰所描述的情況只能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那時波德大街上還沒有水石書店,但卻有一家銷售婦女用品的商店。
約翰·惠林頓並不是第一個碰到這種情況的人。從2006年起,有100多人報告了波德大街的神秘現象,其中90%的人異口同聲地宣稱他們回到了20世紀50年代,還有人甚至說自己看到了20世紀40年代轟炸利物浦的納粹飛機。
時光倒流打亂了波德大街居民的正常生活,利物浦警方為此還立案調查,看是不是有人故意惡作劇,沒想到最終連前去調查的警察也陷入了同樣的困惑中,利物浦高級警官蒂姆·溫斯柏爾說:“心理學家認為這是歇斯底里發作時的幻覺,可是有100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他們並非事先串通,其中不乏英國的知名人物。”
人們對波德大街上發生的超自然現象提出了各種猜想,許多科學家認為,波德大街奇異現象的源頭就是——附近的中央車站近年來使用了石英等多種物質進行建設的結果,某些不為人知的磁性反應使得波德大街時常會發生時光倒流。

「浮遊星球」沒有家 科學家疑找到無軌道行星


行星永遠繞著恆星打轉,獨自在宇宙間流浪的「浮游星球」或許只能在藝術創作中看到。最近科學家卻發現一顆疑似沒有家的行星,這顆名為CFBDSIRJ2149的星球不屬於任何恆星,也不繞著軌道運行,就只是孤單地飄流著。

過去曾經偵測到類似「浮游星球」的存在,有些是從恆星系統中脫離,有些則是成形之初就注定是顆壞掉的恒星,如棕矮星(brown dwarf)。然而這類星體很容易因為附近恆星的光芒,而變得難以觀察,因此長久以來資料甚少。
直到現在,歐洲南方天文台科學家發現了CFBDSIRJ2149,它距離地球約100光年,質量大約為木星4至7倍,頗為巨大(但也不能太大,若比木星大13倍,則會被視為棕矮星)。在可見光波段,CFBDSIRJ2149是黯淡的紅色;但在長波紅外線下,則呈現深藍色,科學家認為是因為光線被大氣中的分子吸收。

研究主筆者德洛姆(Philippe Delorme)表示,「當我們仰望星空,恆星就像汽車的車頭燈,周圍行星則是圍繞著的螢火蟲,我們沒辦法觀察螢火蟲的細節;可是CFBDSIRJ2149就是一隻飛太遠的螢火蟲,我們可以藉著它來探究其他太陽系外行星的面貌。」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最新研究顯示人類智力逐漸下降?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人類智力和行為靠大量基因達到最佳功能狀態,這需要巨大的進化壓力來維持。目前,美國斯坦福大學一支研究小組提出一項最新理論,聲稱我們的智力和情感能力正在逐漸減弱,這是因為賦予大腦腦力的複雜基因網絡易於遭受突變,人類目前不再需要智力來維持生存,這些基因突變不再適合於現代人類社會。

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大腦智力正在逐漸縮減,它將形成一個真實的問題,我們需要一種解決方案來避免自然進化淘汰。研究報告負責人杰拉爾德-克拉布特里博士說:“我們的智力和數千種智力最優化基因可能形成於人類祖先離開非洲之前一種相對非語言、分散部落群體。”該項研究報告發表在《細胞遺傳學趨勢新聞雜誌》上。在這種早期人類環境中,智力對於生存是至關重要的,很可能是巨大選擇性壓力作用於智力發育的基因要求,從而導致人類智力達到峰值。

研究人員稱,很可能人類智力發育到一定程度便走下坡,人類智力逐漸減弱。伴隨著農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這可能弱化了大腦剔除基因突變的選擇能力,從而逐步導致智力障礙。


克拉布特里博士基於計算人類基因中出現有害基因突變的頻率,並假定2000-5000個基因是智力能力所需要的基因數,估算3000年內,大約120代人,我們人類的智力和情緒穩定性將承受兩種以上的損害性基因突變。同時,近期的神經系統科學研究顯示,與大腦功能相關的基因非常容易遭受基因突變影響。

英科學家稱宇宙膨脹過程與過山車類似



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樸次茅斯大學的天文學家指出宇宙的膨脹過程與過山車類似。研究中,科學家首次對110億年前的星系進行了測繪,此時距離宇宙誕生只有不到30億年。此項研究由斯隆數字巡天項目團隊進行,研究發現刊登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137.5億年前的大爆炸孕育出宇宙。研究中,天文學家對宇宙誕生後如何演化進行了分析。研究論文合著者、樸次茅斯大學的馬特-皮爾里博士指出:“借助大爆炸的殘光,我們已經對宇宙的幼年時期有了一定了解。通過觀測宇宙歷史下半葉的遙遠星系的分佈,我們可以了解宇宙的成年期。現在,我們又通過分析宇宙歷史上半葉的氣體分佈了解宇宙的青春期。過了青春期後,宇宙開始迅速發育。”

皮爾里博士表示,由於受引力影響,宇宙在年輕階段的膨脹速度較慢。但在過去50億年時間裡,宇宙開始快速膨脹,原因就在於一種神秘的能量,也就是科學家所說的暗能量。皮爾里將這種從緩慢上升到快速膨脹的變化稱之為“過山車”。他說:“如果我們將宇宙比作一輛過山車,現在的宇宙正處在快速下坡階段,速度不斷提高。根據我們最新進行的測量,宇宙在爬坡時因受到引力影響速度較慢。大約70億年前,宇宙這輛過山車達到斜坡的頂點,而後開始下坡。”

物理學家探測到罕見粒子衰變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物理學家們近期探測到了自然界中最罕見的粒子衰變現象之一。這項發現對於現行的物理學理論,即超對稱理論將是一項重大打擊。

超對稱理論之所以獲得流行,是因為它很好地構成了對現有描述亞原子粒子性質的標準模型的修正。它可以解釋標準模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而近日在日本京都舉行的強子對撞機物理學會議上研究人員們報告的一項發現和超對稱理論的諸多最可能的模型不符,研究人員們將於近期發表有關這一結果的論文。

克里斯·帕克斯(Chris Parkes)教授是英國參與大型強子對撞機項目部分的發言人,他告訴BBC新聞稱:“超對稱理論或許還不至於立即死掉,然而近期的這項觀測結果確實足以讓它進醫院了。”

超對稱理論預言現在已經被探測到的這些粒子都還存在著質量更大的版本。如果這些粒子能夠被找到,那麼它將可以幫助解釋諸如暗物質等一些現象。觀察顯示星系邊緣部分的旋轉速度太快了,是無法用星系中我們見到的這些物質的量去解釋的,因此科學家們認為是暗物質提供了額外的引力作用。然而他們找不到暗物質存在的踪跡,他們認為超對稱粒子可能就是構成暗物質的一種可能候選者。

然而大型強子對撞機項目的研究人員們這次則是紮紮實實地給了對於希望發現這類超對稱粒子的人們一個沉重打擊。

研究人員測量了一種被稱為“Bs介子”的粒子衰變成為兩個μ介子的過程。這是人們首次觀察到這種現象。事實上研究人員們計算指出這種粒子每10億年才會發生3次這種衰變。

假如超對稱粒子存在,那麼這種衰變的發生應該要頻繁得多。這項實驗是檢驗超對稱理論的試金石之一,然而這項觀察結果似乎暗示,這一物理學界的主流理論事實上可能是錯誤的。

這項實驗結果的置信區間是3.5Σ,這意味著其中存在著1/430​​0的可能性這一結果是錯誤的,實驗小組觀察到的是假信號,也就是說衰變並沒有發生,但是他們恰好在數據中看到了一個同樣的信號。這一置信度讓這項研究結果值得進行進一步的探討,而一旦置信度達到或超過5Σ,那麼此時就可以將這一結果作為一項發現予以發布。

凡·吉布森(Val Gibson)教授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LHCb小組,他說這項實驗結果讓他身邊研究超對稱理論的同事們“坐立不安”。

事實上如果遵循標準模型,是可以自然地推知這項結果的。之前便已經有物理學家指出,如果存在超對稱粒子,那麼項目進行到這個時候,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探測器應該已經探測到了,但事實是並沒有探測到這樣的粒子。

而如果超對稱理論並非暗物質的最終答案,那麼理論物理學家們將不得不重新尋找替​​代方案來解釋現有標準模型中的不足之處。而到目前為止,那些致力於尋找“新物理”的研究人員們都前前後後的鑽進了死胡同。

英國劍橋大學的物理學家馬克-奧利弗·巴特勒(Marc-Olivier Bettler)博士是此​​次實驗項目的數據分析組成員,他表示:“如果新的物理學存在,那麼它一定就隱藏在標準模型的身後。”

此次研究結果並不能徹底排除超對稱粒子存在的可能性。不過按照帕克斯教授的看法,“這一新的物理學的躲藏之處正變得越來越少”。

然而超對稱理論的支持者們,如倫敦國王學院的約翰·艾里斯(John Ellis)教授,他們認為這項觀察結果“事實上是符合超對稱理論的”。他說:“事實上,在一些超對稱模型中這是預料之中的。對於這樣的探測結果,我晚上可沒有因此睡不著覺。”

印尼發現古建築 比吉薩金字塔還古老

於邁阿密的測試分析實驗室最近一項碳14分析結果表明,印尼爪哇西部Padang山一座埋藏的人工建築比埃及吉薩金字塔還古老。碳14的測試結果顯示該建築可追溯到公元前14,000年或更久。而吉薩金字塔是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也就是距今4500年前建造的。


研究人員相信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和巴厘島下方附近的陸地和海上的大量證據證明遠古印尼居住的人擁有先進文明技術。今年二月,該研究團隊公布調查結果聲稱,這些建築結構可能會改變印尼的國家歷史。印尼的歷史很可能會開始於公元4年。
除了碳14的結果,Budianto和他的同事們的結果也聲稱,他們已經發現了其他具體的證據表明,史前人類會在山上建造直立結構。“我們發現老虎的爪子或kujang(匕首)被有意刻在石頭上。我們懷疑這是他們是標記石頭的字母“他說。
今年早些時候,初步調查結果遭到了一大群地質學家和考古學家的批評和反對。活動家也稱浪費了國家預算項目,因為它已經花費了數十億盧比。同時,環保人士也對此表示關注,擔心這項研究可能會破壞Padang山的生態系統。
同時,印度尼西亞大學的考古學家 Ali Akbar 說,稱Padang山結構是人造的,這是不成熟的結論。Ali 說,如果要得出這樣的結論,該小組仍需要開始大規模的開挖工程。然而,早期的跡象表明該結構很可能是人造的。
“在現場發現石頭整齊地擺放在地下三公尺的地方。我想他們不是自然放置在那裡的“Ali 說。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銀河系存千億未知行星 0.99美元即可個人命名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11月13日消息﹐據物理學家組織報道﹐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已經在太陽系之外發現了超過1000顆行星﹐這些行星目前都祗有一個枯燥的銘牌一般的數字編號﹐如HD85512或者GJ 436﹐而不是“真正的”﹐能夠體現出這些行星些許特徵的“名字”。考慮一下我們銀河系中可能存在的行星數量吧。之前有一個小組使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HARPS光譜儀設備給出的估算值是﹕銀河系中大約有著1600億顆行星等待著人類去發現﹐或許這些行星也將需要我們去命名。這麼多行星﹐我們該怎麼給它們命名呢﹖



Uwingu是一家創業公司﹐它的宗旨是設計出一些具有創新性的想法為空間和天文研究工作提供資助。現在他們有了一個想法。他們提出的首份商業計劃是向人們徵集“行星命名嬰兒書”﹐以便在未來為這些行星命名。著名系外行星搜尋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傑夫‧馬西(Geoff Marcy)教授表示﹕“在過去20年間我們發現的如此之多的系外行星是對我們人類探索本性的一種犒賞。” 傑夫‧馬西教授同時也擔任著Uwingu公司的顧問一職。他說﹕“現在全世界的人們可以用一種新的方式參與到這樣的發現中來﹐那就是首次為我們銀河系中的上千億顆行星賦予身份﹐甚至人格性。”
  但是這樣做又如何能為科學籌款呢﹖是這樣的﹐如果你想提交你的命名方案﹐你就需要支付0.99美元的費用﹐而Uwingu公司將使用這些項目中籌集的資金用於為太空研究者﹐教育界人士以及公司本身提供資金。目前這一項目還屬於測試階段﹐在新聞發佈會上﹐該公司表示公眾現在就可以立即參與進來﹐幫助支持太空研究和教育工作。不過籌款的方式並不會僅僅停留在提出命名上﹐人們還可以按照每次0.99美元的花費投票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名字。根據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阿蘭‧斯特恩(Alan Stern)表示﹐他們希望這種投票活動能在社交網絡中流行起來。
  他說﹕“這是世界各地的人們將自己與太空聯繫起來的一種方式。你可以想一個名字然後告訴你的朋友﹐讓他們來投票﹐其中那些得票最高的名字將會被優先採用。如果你提議用某個名人的名字來命名一顆行星﹐或許他聽到之後會覺得很興奮﹐併發動他的粉絲們來幫你投票。”
  Uwingu公司小組的建議是你可以用你最喜歡的小鎮﹐州或者國家的名字﹐或者用你最喜歡的運動隊﹐音樂家或是你心目中的英雄﹐你最喜歡的作家或書﹐你畢業的學校﹐你的公司﹐你的愛人﹐朋友﹐甚至你自己的名字來進行命名﹐
  不過通過這種途徑徵集的名字將得不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的官方核准。對此斯特恩並不在意﹐他表示這就類似火星車項目組成員為一些火星地物取的名字一樣﹐儘管不是官方定義的﹐但最終你會發現這些名字就被人們沿用下去了。這樣做也同時解決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在探討的問題﹐那就是如何為這麼多的行星命名。
  在目前階段﹐對於這一命名項目﹐以及Uwingu公司本身﹐社會各界的反應是一種複雜的情緒。在最初的籌款階段﹐Uwingu團隊並未披露他們打算銷售哪些東西﹐或者準備怎麼做來籌集更多資金﹐而這些都是很多天文和宇航領域人士非常關注的話題﹐這些人一般會對任何對天文或航天有利的建議表示支持。在之前的一次採訪中﹐斯特恩表示他對此保密是為了引起人們的興趣﹐就像是蘋果的新品發佈會一般。
  看起來社會對於斯特恩的這個主意作出了積極的回應﹐就在這篇文章撰寫之際﹐已經有超過74個命名方案被人提交上來﹐並且每一個都收到了無數個投票。不過也有人對此表示擔憂﹐他們認為這樣做似乎就像是之前出現過的售賣天上星星的命名權的做法相類似──沒有官方承認又價格不菲。IAU在此問題上的立場是﹕由於未來預計將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將是十分驚人的﹐為它們命名將是非常困難的任務。然而﹐前IAU行星系統科學分部主席凱倫‧米赫(Karen Meech)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回復稱﹐今年在北京召開的IAU大會上﹐專家們已經討論過建立一個工作組負責系外行星命名事物的必要性。
  米赫同時指出﹐由於IAU是唯一一個被指定的負責天體命名的統一機構﹐因此任何公眾舉辦的命名活動的結果都將不會得到官方的承認。不過如果問題在於命名需要的候選名字太多﹐那麼Uwingu公司此次舉辦的這項活動似乎正好可以彌補這個問題。
  而對於那些對Uwingu公司的做法持批評態度的人﹐他們必須清楚﹐Uwingu公司是迄今唯一一家真正邁出第一步﹐去嘗試使用一種創新性的﹐打破常規的方式去解決一個將長期存在棘手問題﹕如何為那些創造性的空間和天文項目提供資助﹐讓它們擺脫舊時的束縛﹐不再像過去那樣祗能依賴于政府撥款或天使捐贈等方式。
  至少在這一點上﹐Uwingu公司邁出了不同的一步﹐人們只需拭目以待結果如何。斯特恩早先曾經說Uwingu的項目將會對普通公眾產生吸引力﹐不僅局限於空間和天文領域﹐這將會為他們的項目經營創造出一個較大的市場空間。他還表示Uwingu公司將會在數月內推出推出另一項新的項目計劃。
  我們人類喜歡給各種東西取名字﹕我們給我們的小汽車起個名字﹐給飛機甚至石頭起個名字﹐我們甚至給遠在其它星球上的隕石坑和小山丘起了名字。美國宇航局每次都會舉辦一些征名比賽﹐為該局實施的太空探索項目﹐他們的漫游車以及國際空間站上的艙段命名﹐所有這些活動都在公眾中產生了很大的熱情。事實上﹐科學愛好者和科幻作家們早已表達了他們對於現行系外行星命名體系的不滿──那些冷冰冰的數字串當然沒有塔圖因星球﹐潘多拉星球那麼有意思了﹗而Uwingu公司正是在做著這樣一件事﹕利用人們的這種對命名的喜好來嘗試開創天文和空間科學的新時代。

研究:已掌握外星生命存在可能


【台灣醒報報導】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近日提出一項理論,內容闡述了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形成模型理論」,該理論解釋地球如何孕育生命,並進一步引導人類該如何在外太空找尋所謂的「生命體」。
換句話說,科學家已推演出一座星球的生命起源原理,也可套用此理論,找尋其他外太空可能存有生命的星球。


這項由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蕾貝卡馬汀,以及與馬利歐李維歐共同建構的理論,指出生命存在與否將由天體系統中巨型氣體的軌道半徑,以及小行星密度所決定。
兩位天體物理學家以研究太陽系理論為基礎,深入剖析星球形成的步驟。研究發現,「小行星帶」將木星、火星及地球區隔開來,而「巨型氣體」距離它所包覆的星體十分接近,正如同其他天體體系般。
「小行星帶與巨型氣體在天體系統中的相對位置絕非偶然,且與生命的形成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天體物理學家們表示。為証明這假設,研究團隊進行「巨型氣體的運動如何影響星球內部形成」的科學模擬。
研究顯示,滿足以下兩項條件將讓一座星球產生生命:當巨型氣體處於最理想「軌道半徑值」、巨型氣體當位於星體外部「適當位置」時。
若以該理論為基礎出發,天體物理學家們指出,在已知的520個星球體系中,有19個體系滿足此立論假設,換句話說,目前已有19個星球有可能有生命存在。
馬汀與李維歐已將該項理論發表於英國皇家科學天文學會月刊,而詳細內容則刊載於美國太空總署網站。

2012年太空臥遊 Google地球帶你飛越火星


從Google看地球早已不稀奇。如今,Google Earth(Google地球)還可以帶你看火星,立體360度。而且畫面超清晰!
早在2009年時,Google Earth就推出了部分功能的火星app。讓世人目擊了火星的驚人面貌。這也是Google與「美國航太空總署」(NASA)合作的成果。
你只要在Google地球的工具列中選擇「Mars(火星)」後,使用者就可以透過最新的高解析度立體影像進行一趟火星漫遊之旅,照片/影像還可以免費下載哦!
不過,之前因為當時的技術所限,照片影像的解析度也有限。如今,隨著時間的發展,Google Earth的技術大幅提升,更上層樓,透過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HiRISE上的影像攝影機(CTX),傳回了大批高解析度的火星影像/照片。借一句買伯斯的舌:It is Amazing(真的是太神奇啦)!不信?你看過就知道!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史上最可怕陰莖! 碗豆象鼻蟲的男根像妖獸!


英國《行為生態學期刊 》(Behavioral Ecology)t最近發表一篇文章說,雄性的「碗豆象鼻蟲」(bruchid beetles)在交配時 牠那具尖刺的陰莖會刺入雌蟲的生殖道,對後者造成 嚴重的傷害。由於交配是那麼的不愉快, 以致雌性甲蟲會在交配時踢雄甲蟲,摧促牠們盡可能的快快完事。
那些「碗豆象鼻蟲」為何要配備如此可怕的陰莖呢? 一群瑞典和美國科學家日前進行實驗,以找出這種蟲蟲會演化出如此「下作、尖銳和充滿破壞性」的陰莖的原因。
研究人員發現,「碗豆象鼻蟲」的陰莖雖然多刺的外表看起來很具威脅性,顯然不被求偶對象所喜,卻是對「性擇」(sexual selection)用處很大的工具。「性擇」理論認為,同一性別的個體(通常是雄性),對交配機會的競爭會促進性狀的演化。
科學家們手持鐳射刀、 顯微鏡和陰莖增大器,將豆象甲蟲麻醉並刮掉牠們陰莖上的刺,結果發現,那些刺愈長、愈具破壞性的「碗豆象鼻蟲」,交配成功的機率越大,能產生的後代更多。而且跟雄蟲的體型大小無關。
而且,透過解剖交配後的雌蟲,科學家們還發現,刺比較長的豆象甲蟲,射出的精子會有更大的比例進入母體內。所以,一切都是為了後代。   

NASA:小行星近日掠過地球 最近距離650萬公里


新華網消息,美國航太總署 (NASA) 日前發表公報稱,一顆寬約 1.6 公里的小行星 5 日掠過地球,其間它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約為 650 萬公里。
中新網報導,這顆小行星名為 2007PA8 ,美國航太總署設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深空網路」望遠鏡拍攝的圖像顯示,這顆小行星為不規則形狀,表面可能有凸起和深坑。觀測表明, 10 月 28 日,它距地球約 1000 萬公里,到 11 月 5 日,它達到距地球最近處,二者相距約 650 萬公里,相當於地球和月球距離的 17 倍。
美國航太總署表示,此次掠過地球後,今後至少 200 年內它都不會再如此之近地靠近地球。
根據美國國會 1998 年的一項決議,美國航太總署啓動了名為「太空衛士」的專案,力圖定位地球周邊 90% 以上直徑不小於 1 公里的小行星的運行軌道。美國航太總署根據觀測結果為小行星分類,分析它們是否對地球構成潛在危險。

科學家發現外星生命存在的證據


第10號證據 2004年
In 2004 scientists examined areas of the sky, which had previously emitted mysterious radio signals.Only one had gotten stronger, and could perhaps be intelligent life trying to contact others.
2004年,科學家們檢查了之前發出神秘無線電信號的太空區域,只有一個信號比較強,可能是智慧生命正在試圖相互聯繫。
第9號證據 2001年
In 2001, further calculations of the 1960s "Drake theory" suggested that there ar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lanets in our galaxy that have the conditions to support life.
2001年,進一步計算了60年代的“德雷克理論”,提示在我們的銀河系有成千上萬的行星適合生命存在。
第8號證據 2001年
2001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e red tinge of Jupiter's moon Europa could be a result of feozen bacteria, also explaining the infrared signal it emits.
2001年,一些研究提示木星的木衛2上的紅色痕跡可能是冰凍的細菌,也可能是細菌發射出的紅外線。
第7號證據 2003年
In 2003, Sulphur traces on Jupiter's moon Europa suggested alien life, and a volcanically warmed ocean below the moon's surface which was supporting it.
在2003年,木衛2上硫磺的痕跡提示有地外生命,衛星表面下熱如火山的海洋支持這個觀點。
第6號證據 2002
2002 studies into Venus's odd atmosphere suggested that life could exist in its clouds. The presence of Carbonyl Sulphide, which is not known in any inorganic process, was espencially strange.
2002年對古怪的金星大氣層的研究顯示,生命可以在其中生存。 如果沒有生命的話,那裡出現羰化硫是非常令人奇怪的。
第5號證據 2002年
In 2002, Russuan scientists found a microbe that could survive an astonishing amount of radiation. Building this resilience would take billions of years on earth, so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Mars.
2002年,俄羅斯科學家發現一種微生物能夠在極強的輻射中生存。在地球上形成這種能力要花幾十億年,所以這種微生物可能來源於火星。
第4號證據 1996年
In 1996, a meteorite of Martian rock in Antarctica showed fossilized signs of nanobacteria.
 1996年,在南極洲找到的一塊火星隕石顯示了納米細菌形成化石的跡象。
第3號證據 1977年
In 1977, Ohio State University picked up a pulse so surprising it was dubbed the "Wow" signal. Coming from 220 million light years away, it is possible it was a powerful alien transmitter.
1977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捕獲了一個非常奇怪的脈衝信息,被命名為“哇”信號。來源於2.2億光年之外,它可能是外星生物的一個強力發報機。
第2號證據 2004年
In 2004, three groups detected Methane in the Martian atmosphere. On earth, living organisms produce nearly all methane.
2004年,3個研究小組在火星大氣層裡探查到甲烷。在地球上甲烷幾乎都是由活的有機物產生的。
第一號證據 1976年
In 1976 the Viking Lander's team claimed to find chemical evidence of life in Martian soil. It appeared something was metabolizing nutrients, and releasing radioactive gas.
1976年海盜號火星登陸者小組宣稱在火星土壤裡發現了生命存在的化學證據。它含有某些新陳代謝的成分,並釋放出放射性氣體。